1 建筑使用的原材料更少更加環保 易于加工 能耗低
2 建筑整體美觀實用 耗能低 更多的利用環保能源作為電源等
3 建筑的低碳效應也就是碳的排放量大大降低
1.節約能源;2.環保;3.以人為本;4.價格較為合理,能讓老百姓接受等!
我國歷年來發布的建筑節能相關政策文件
時間
政策時間
發布機構
主要內容
1986年
《北方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
建設部
正式啟動國內的建筑節能戰略
1986年
《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
建設部
要求新建居住建筑,在1980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30%
1995年
《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修訂版
建設部
將第二階段的建筑節能指標提高到50%
1997年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》
人大常委會
用法律的形式明確了“節能是國家發展經濟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”, 首次給節能賦予法律地位
2000年
《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》
建設部
明確了建筑節能的有關規定和要求,并對違反建筑節能要求的行為明確了處罰措施
2001年
《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
建設部
對夏熱冬冷地區建筑從建筑、熱工和暖通空調設計方面提出節能措施,對采暖和空調能耗規定了控制指標,標志著我國的建筑節能已經向中部地區推進
2005年
《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導意見》
建設部
強制執行建筑節能50%的標準,北京、天津、大連、青島、上海、深圳六個發達地區率先試點節能65%標準;2020年全國所有城市強制執行節能65%標準
2006年
《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》修訂版
建設部
大力鼓勵發展建筑節能新技術和產品、施工工藝、管理技術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,為推動民用建筑節能工作指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
2006年
《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》
發改委
提出單位GDP能耗下降20%的節能目標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%的目標
2007年
《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
國務院
對新建建筑實施建筑能效專項測評,節能不達標的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 案手續,不準銷售使用
2007年
《建筑節能管理條例》
國務院
明確實施節能建筑的重點是地級以上城市,政府辦公樓、大型公共建筑(2萬m2以上)將率先進行節能改造
2008年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》修訂版
人大常委會
調整范圍擴大,增加了建設、交通、公共機構等工業之外,強調建筑節能是民用建筑工程的必須內容;法律明確了國家實行促進節能的財政、稅收、價格、信貸和政府采購政策
2008年
《民用建筑節能條例》
國務院
明確政府應引導金融機構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、可再生能源的應用,以及民用建筑節能示范工程等項目提供支持。民用建筑節能項目依法享受稅收優惠。
2008年
《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》
財政部
財政部公布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產品,涉及新型墻體建筑隔熱保溫材料
2009年
《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》(46號文)
住建部、公安部
對保溫材料的防火性做出了明確規定,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宜為A 級,且不應低于B2 級
2011年
《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通知》(65號文)
公安部
強制要求民用建筑的外保溫材料,必須采用燃燒性能為A 級的材料
2011年
《國務院關于印發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
國務院
提出單位GDP能耗在2010年的基礎上下降16%的節能目標,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m2以上,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m2,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m2
2011年
《“十二五”建筑節能專項規劃》
住建部
到“十二五”末,建筑節能將形成1.16億噸標準煤節能能力。城鎮新建建筑執行不低于65%的節能標準,鼓勵北京等有條件的地區實施節能75%的節能標準,完成4億m2的既有建筑改造任務,開始實施農村建筑的節能改造試點。
2011年
《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》(國發[2011]46號)
國務院
明確規定外保溫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,嚴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
2012年
《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》
財政部、住建部
2012年在建筑節能方面的投入將超過40億元;提高綠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,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,到2015年,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m2以上,到2020年,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%
2012年
《關于推進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實施意見》
財政部、住建部
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,支持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,地方各級財政要把節能改造作為節能減排資金安排的重點
2012年
《“十二五”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》
國務院
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.5萬億元,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%左右的總體目標
上一篇:國家節能減排到什么時候?
下一篇:工廠節能降耗措施有哪些